专家建议: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疏导心理问题的“树洞”

发布时间:2024-12-24 02:09:26 来源: sp20241224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两亿。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成为国家行动。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涉及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等各个方面,只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佟丽华指出,平台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条例》中规定了几项非常具体的条款,如第二十条要求,“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每年发布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第三十七条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每年对其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合规审计,并将审计情况及时报告网信等部门”;第四十二条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各大平台开始采取相关行动。据微博通报,已关闭“网络厕所”账号27个,重点治理有偿代骂、恶意举报、互撕谩骂等违规行为,共清理违规内容2.3万余条。快手表示,为治理“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已处置违规账号361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认为,一些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他们内心积压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寻找一些隐于暗处的“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渠道去缓解,“网络世界的问题和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网络戾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青少年群体更易出现情绪及心理问题。孙宏艳团队根据科学抽样,曾对分布于全国不同区域的10个省份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三成人不时会感到抑郁和焦躁。与之相对应,在他们历次针对少年儿童群体的调查中,对于“父母最关心你什么”这一话题,排在首位的一直是“学习成绩”,排在末位的则是“交友情况与情绪变化”。

  在孙宏艳看来,为青少年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疏导心理问题的“树洞”非常重要。“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如果青少年在心理上、情绪上不出现大的问题,他们通常不会寻求通过一些阴暗的渠道来发泄内心的不痛快。”

  “许多家长不希望孩子接触网络,讳莫如深,这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孙宏艳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应该用一种“发展的视角”,家长、学校应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并进行有效引导,给未成年人创造在网络世界中良好的体验和机会,“未成年人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塑性,家长、老师和学校可以一起和他们探讨这些问题,让他们明辨是非、规避网络风险,共同营造符合未成年人心性特点的、健康的网络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