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找北”(边城记)

发布时间:2025-01-07 15:43:15 来源: sp20250107

  漠河市北极村北字广场。   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游客乘船在黑龙江上观光、游玩。

  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景区内游玩、拍照。   本文照片除标注外均为邵天李摄

  漠河市北极村风光。   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扫码观看视频

  翻开中国版图,在“金鸡之冠”最顶端、大兴安岭山脉北麓,坐落着一座边陲小城——黑龙江省漠河市。

  以前,从北京到漠河,要先乘飞机至哈尔滨;再换乘绿皮火车跨过嫩江平原、穿越兴安林海,乘车得约20个小时才最终抵达漠河站。

  现在,随着中国最北机场古莲机场通航,漠河开通了往返北京、哈尔滨、加格达奇等地的多条航线。季夏时节,我们从北京起飞,不到5个小时,便降落在漠河的土地上,踏上了凉爽的“找北之旅”。

  

  地理位置也是一种资源

  抵达漠河,第一站前往北极村。

  村如其名。北极村在漠河城区以北近80公里,是中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我们走进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小院:一侧是住房,墙壁由木头垛起来,当地人叫“木刻楞”;一侧是菜园,茄子、辣椒、西红柿,一垄垄整齐地排列。门外立着一块牌子,用红字写着“雪人木屋”。

  40岁的女主人史瑞娟对来客习以为常。2011年,他们两口子还不懂啥叫标间、独立卫浴,凭着一股闯劲开起了这家民宿。10多年间,客房从3间拓展到8间,经营时间也从每年2个月延长到全年营业。

  “现在不分季节,房间经常‘爆满’,有时甚至得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给客人。俺们准备在不远处开个分店,今年底就能开张!”史瑞娟一边说着,订房电话一边响个不停。

  别小瞧这个林海深处的小村庄。大部分村民不种田、不伐木,也不打鱼,而是家家户户开民宿、搞旅游。2023年,来北极村的游客超150万人次,相当于每个村民接待800多人次,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这么偏远的地方,游客冲啥来?”

  “森林、界河、冰雪、极光、极昼、极夜……”85后许睿峰是本地人,掰着手指讲起北极村独有的景观。他说,过去的北极村闭塞落后,但随着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找北”。

  去年9月,在外打拼多年的许睿峰返乡经营民宿“俄罗斯人家”。他把先进的服务理念也带了回来,不仅给房间配备智能马桶、全景落地窗、语音控制系统,还设计咖啡馆、打造露营地、推出铁锅炖餐厅,成了村里规模最大的民宿之一。

  地理位置也是一种资源。过去因“北”而贫的村庄,现在正因“北”而兴。我们在北极村既遇到了“返乡客”,也见到了“南来雁”。

  2017年,来自福建厦门的邱晓旭、邱小允夫妇到北极村度蜜月。看到皑皑白雪、静谧山村,夫妻俩当即决定扎下根,开一家民宿,名字很文艺,叫“拾叶知悠”。

  不承想,一场意外大火将心血化为灰烬,也差点燃灭两人的创业热情。漠河市委、北极镇党委发起捐款行动,一起帮助“拾叶知悠”渡过难关。当地人说:“别看冬天冷,人心可热乎。”

  走进“拾叶知悠”,处处透露出精致:松塔做的纸巾盒、雷击木做的小鹿,白桦杆做的灯罩……邱晓旭发挥专长,给当地设计桦木冰箱贴、雪花状杯垫等文创产品。他说,要把大兴安岭的独特风情挖掘出来,传播出去。

  前段时间,听说漠河市要去南方文旅招商,夫妻俩提议在福建办个专场。当天,邱小允上台为北极村代言。

  “地上地下都是宝”

  瞭望设备、火场切割机、动力喷水灭火器……漠河林场场部,齐永刚亮出森林防火的“十八般兵器”。作为扑灭火队大队长,大家都叫他“总教头”。

  “我们生在林区、长在林区,对这片林子有着特别的感情。”齐永刚在西藏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语气也铿锵。他说,以前大家争当“砍树王”,现在我们都比谁种的树多、谁保护做得好。

  曾经,由于天气极端寒冷,庄稼收成不好,再加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当地很多人都靠伐木维生。2014年4月,随着最后一声“顺山倒”号子响彻山谷,大兴安岭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

  扔下斧头锯,靠啥过日子?守着大片林,不砍树咋能致富?

  带着疑问,我们前往漠河林场小北沟管护站。

  目之所及,天然樟子松直插云霄,兴安落叶松拔地参天,蓝莓、刺五加、金莲花等作物散落林下。繁木菁林,充满生机。

  “地上地下都是宝。”漠河林场党委副书记齐佳佳介绍,林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林下经济,通过饲养溜达鸡,种植灵芝、木耳等林菌、林药,去年管护站职工人均增收近6000元。“眼瞅着蓝莓就要熟了,游客们也能来体验采摘的乐趣。”齐佳佳说。

  走上不远处的林坡,耳边传来“嗡嗡”声响,数十个蜂箱排列有致。2015年6月,林场职工开始探索养蜂,成立漠河林场野花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

  “野山花多,百花蜜甜,游客特别认!”漠河林场党委书记徐柏林说,“接下来,我们打算扩大养蜂规模,给职工带来更多收益。”

  致富方法不止这些。建设带有服务区功能的“北斗驿站”、以“管护员、巡护员的一天”为主题的“林业发展体验馆”、体现林区生产生活特色的主题候车室……大家正琢磨着咋把林下经济和旅游结合得更好,真正做到“两业”并举。

  今年34岁的张显飞,是家里第三代林业工人。不同的是,爷爷和父亲都是“砍树人”,他的身份则是“看树人”。

  张显飞的主要工作是徒步巡护。春夏时节,森林病虫害高发,他冒着乌泱泱的蚊虫,穿行在林间开展监测;秋冬之际,他踏雪巡山,喝冰水、吃冻菜,清理枯树倒木,更好抚育山林。

  “不觉得苦吗?”

  “我在这儿出生长大,没有这片林子就没有我。”张显飞说,“我要守好自己的家。”

  一年又一年,张显飞和同事们在祖国最北端守护着生态屏障。去年,漠河林场中幼林抚育任务增加到12400亩,增长率96.82%;松材线虫普查由每年2次提升至每年4次。数据显示,漠河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92.66%。

  临行前,林场职工摘了一片杜香递给我们。这种叶似松针的作物,能够驱蚊、醒脑,提炼的精油还可用于制作香料,散发着大兴安岭特有的芬芳。他说:“你看,不用砍木头,照样能致富。”

  “来到这里,就找到‘北’了”

  今天的漠河城区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震惊全国的特大森林火灾,漠河被烧成一片瓦砾。

  距离那场森林火灾已有37个年头,但很多老人依然对此印象深刻,“大火压根儿不是漫过来的,而是从天上‘飞’过来的”。现在,当地人的防火意识相当浓厚,人人都是防火宣传员。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登上北极星广场,俯瞰这座灾后重建的北疆小城:笔直、干净的道路向前延伸,两侧俄式建筑整齐排列,远处翠绿山林清晰可见。当地人说,漠河盖起了人才公寓,不断有年轻人来安家就业。“南有三亚,北有漠河,俺们这儿未来一定有大发展!”

  见到邵姐时,她正忙着跟同伴赶制一批手捧花。2021年12月,漠河市妇联成立“北梦”编织工作室,免费开展手工培训,帮助销售编织产品。“一个好姐妹喊我过来看看,一试,发现自己还挺喜欢。”邵姐说,“我现在几乎天天来,大家一起琢磨怎么编织新产品。”

  漠河巾帼馆里,摆满了钩织的花束、玩偶、盆景,针脚细密,美观精致。这些产品销往国内外,还参展过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俄罗斯“黑龙江文化展”等。今年4月,“北梦”编织工作室获评大兴安岭地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以前当家庭主妇,没啥固定收入,现在不仅能靠编织赚钱,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每天钩织不同的花,心情都老好了!”邵姐说着,塞给我一件她刚编完的柿子装饰挂件,“祝你有好事(柿)发生!”

  晚上八九点,漠河的太阳才依依不舍地落下山。由于地处中国最北,这里有最寒冷的冬天,也有最漫长的夏日。尤其夏至当天,白昼长达21小时,晚霞迎着朝晖,形成“白夜”奇观,让人感叹造化神奇。漠河因此多了一个节日——夏至节。

  独特的位置带来独特的体验。有着“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最不缺的就是“北”:“最北学校”“最北哨所”“最北邮局”“最北咖啡店”,甚至还有“最北婚姻登记处”。一位游客说:“来到这里,就找到‘北’了”。

  啥是“找北”?这是漠河之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生活中,遇到高兴事,人们会说“你开心得找不到北了”。置身中国最北端,我们想,“找北”似乎更多是一种对地域边界的探索,对前进方向的追寻,对浴火重生、不畏苦寒的生命力的感佩和向往。

  午夜,我们看了一场“星光秀”。夜幕中的星辰璀璨多姿,顺着一位观星者手指的方位,我们看到了“勺子”样的北斗,不远处就是北极星——亘古不变地指引着北的方向。

(责编:梁秋坪、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