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2:26:30 来源: sp20250101
编者按:
海峡两岸散落着众多文化名家的故居、墓园、纪念馆等,承载着两岸许多共同记忆。“东西问”今起推出“两岸‘名’迹”特别策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下,通过寻访两岸文化名人踪迹、讲述学者大家故事,以期共同追溯文脉传承,共促文化发展。敬请垂注。
中新社 西安11月30日电 题:寻访两岸名人于右任陕西三原故居
作者 杨英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已故两岸名人于右任晚年绝笔言之殷殷,哀传两岸。数十年来,这份牵动着世人心绪的乡愁,就浓缩在陕西三原斗口巷的一座庭院中。
于右任故居入口。杨英琦 摄
近日, 中新社 记者走进陕西省三原县于右任故居,寻访这份沉重乡愁的源头。
巷子中别无修饰的小门,门头上盛开着繁茂的凌霄花,一墙之隔的校园里传来喧闹声……要不是村民提醒,站在于右任故居门前竟不能一眼发现入口。
穿过一小段狭窄通道,伫立着于右任雕像的小院出现在眼前。一色古朴的青色砖瓦中,房檐上、墙缝间、院子前后昂然生长的绿植证实了这座民居虽然老旧,却仍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
故居内于右任雕像。杨英琦 摄
此间故居是于右任16岁时其父用多年积蓄所购置,为了于右任“放声读书较自由也”。原占地约两千平方米,但目前仅恢复了约七百平方米的两个小院。
“堂后枯槐更着花,堂前风静树阴斜。三间老屋今犹昔,愧对流亡说破家。这是我前年归省三原西关斗口巷老屋的诗。”在《我的青年时期》自述开篇,于右任温情回忆:“当我回去的时候,我那破旧的宅子里,留下的几间老屋,看去都像亲人一般,这是何等可以感慨的事。”
故居院内一景。杨英琦 摄
两个小院之一,便是令于右任难以忘怀的“三间老屋一株槐”。不过方寸之地,却难掩时间的痕迹。院中槐树有三人合围之粗,几乎荫蔽整个小院。于右任故居文物管理所所长马昶告诉 中新社 记者,老槐树距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种在于家购置宅院之前,是槐树同这老屋一起陪伴了于右任的青少年时期。
“三间老屋”与参天古槐。杨英琦 摄
“据于老先生的侄媳回忆,在于老先生1949年去台湾后,这颗老槐树就不甚茂盛了。”彼时,老槐树虽不茂盛,却顽强地活着。马昶说,1999年于右任故居文物管理所成立时,有一根树干已经枯死,经过加固养护,才得以重焕生机。“这棵老槐树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陪我一同守护着关中于氏的百年兴衰。”
如今,“三间老屋”重现了于右任青年时期卧室与书房的摆设。步入屋内,土炕、衣柜、椅子、书桌一览无余,别无他物。一如其在台湾过世后留下的遗产,仅“日记、信札与若干账单”。从早慧中举的“西北奇才”到一字千金的“千古草圣”,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到“监察院长”,于右任跌宕一生,多重境遇转变,清廉却是他不变的底色。
“清夷天下望,博大圣人心”,于右任秘书胡恒为故居题写的对联悬挂在卧室墙面。在另一间厢房,一支于右任生前使用过的毛笔,也经胡恒辗转送至此地珍藏。
于右任卧室复原场景 。杨英琦 摄
“这支笔我用的很久了,它应该歇息了。”这是于右任向胡恒赠笔时说的话,胡恒又将这句留言“传”给了远在陕西的于右任故居。当得知三原故居的修复落成,胡恒激动不已,为其题字并捐赠了这支自己珍藏多年的毛笔。或许在他眼中,这支毛笔最终“歇息”在三原,便好似圆了于老先生落叶归根的愿望。
另一座小院是于右任伯母房太夫人曾居住的厢房,现开设为展厅,用于介绍于右任生平事迹与房伯母卧室复原陈列展示。故居自1999年修建,仅复原了于右任生活摆设和少部分陈列,马昶接任后逐一添置了更多素材,力求通过一方庭院向游人还原于右任的生平成就与生活细节。
房伯母伴读复原场景。杨英琦 摄
马昶并非陕西人,来到于右任故居工作前甚至不太了解这座老屋的主人。但交口称赞的邻里乡亲、简朴沧桑的一砖一瓦、拓印在庭院侧墙的书法诗文,使他愈加了解和感受到于右任的人格魅力。
于右任书房复原场景。杨英琦 摄
“十年来,探访故居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其中有许多人来自台湾。他们在台湾看过于右任的生活痕迹后,便会想来这里再看看。”马昶说,故居现存面积不大,游客最长驻足在庭院中满墙的书法拓片前。赤诚的诗词、偃仰的笔锋,故居主人的生前风采力透纸笔,跃然“字”上。
故居内墙壁上展示的于右任书法作品。杨英琦 摄
于右任书法造诣极高,卓然成家。其笔墨线条刚柔互济,章法跌宕有致,笔断意连、率性洒脱之感扑面而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曾提出“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制“标准草书”,在现代书法界掀起巨浪。“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于右任将家国忧思凝于笔端,以书法为出口,其中心血,岂止一诗可以概括。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纵观于右任的一生,正如此。“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好友柳亚子对于右任的评价,也成为世人共识。
1962年,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于右任。陕西省三原县于右任故居供图
1964年,于右任在台湾逝世。依照生前愿望,他被安葬在高山之上,其墓园前门石牌坊上题有“日月其心”四字。从此处远眺,中原河山隐约在望,于右任“时时望大陆”的心愿终于了却。(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