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22:36 来源: sp20241228
职业院校学生正在进行操作课程。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摄
近日,“越来越多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的新闻登上网络热搜。此处的“回炉”是指一些已有本科学位的在职人士选择前往职业院校接受培训。部分“回炉”毕业生表示,技能学习能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辟新发展空间。
山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洪涛表示,“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现象很正常。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职业院校为具有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的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
“高学历人才接受职业教育”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现象也说明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产业与教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市场需求催生“回炉”现象
如今,“本科学历+技能证书”组合并不少见。山职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数据表明,近5年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培训的学员中,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学员占比达25%。
2019年,在山职举办的机车副司机理论培训、专兼职教师培训、车辆检车员培训中,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学员占比25%。2021年山职统计数据显示,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占比20%。
“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后到铁路系统工作,发现自身专业知识与岗位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需要参加相应课程培训。”孙洪涛表示,目前许多企业的用人需求更加务实,越来越侧重聘用具备“理论+实践”双重能力的学生,这就带动许多本科生、研究生自发考取专业技能证书。除专业技能证书外,还有部分“回炉”读职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是为考取准入资格证书。准入资格证书是从事相关工作的硬性门槛,例如轨道列车司机、机场安检员等职业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据了解,从职业院校完成学业并考取准入资格证书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学院会为他们提供大致的就业方向,并推荐相关企业。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何老师表示,“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现象会逐渐增加。这种趋势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市场需求,职业院校技术证书的学习成本较外部培训机构更具性价比。二是就业前景,同时拥有学历与技术的学员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大竞争力。
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据了解,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将达到近3000万人。对此,孙洪涛表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更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展开,在智能制造等前沿行业,技能与研发能力兼具的人才较少,尚未达到理想水平。
“如今,教育部倡导建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域市域产教联合体,政府、学校、行业、企业都是联合体成员。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现场工程师项目,这一项目也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培养人才。”孙洪涛说。
“近年来,部分应该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本科院校变成‘职业培训所’,偏离了办学定位。这不利于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有一些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例如一些职业本科及高职高专,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某些职业本科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却想办成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人才。这种现象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张皮”等问题。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介绍,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想通过专升本提升行政级别,满足学生和市场对学历文凭的需求。但是,盲目升本有可能会让一些原本专注培养学生技能的职业院校,陷入对研究型高校的低层次仿效。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经过专升本进入职业本科后,感觉学习内容与专科阶段差别不大,难以真正提升本领。
对于部分职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由于在读本科期间没有学到就业所需技能,只能“回炉”到职业院校中继续学习。这种情况表明,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水平还有待提升。
事实上,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将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提上政策议程。当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23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要求在“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库中,新增 200 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纳入储备项目库且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职业本科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普职融通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熊丙奇看来,进行通识教育的高等院校应该坚持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本应进行技能培养的职业本科、高职高专,应回归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关键在于让每所大学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办出特色与高水平。”熊丙奇说。同时,职业本科和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择业前的技能培训外,还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学生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业与就业目标。
在孙洪涛看来,推进普职融通也很关键。教育部门应打破大学“围墙”,积极促进普通高校、高职学校的联系。例如在普通高校的课程中穿插专科的一些技能性培养,让职业院校学生去普通高校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再回到职业院校加强实操能力。应根据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需求优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育既具理论素养又具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普通高校与高职都应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相关工作,并结合各自特色,实现长期联系,组织交流互访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掌握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还有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多选择空间。”孙洪涛说。(记者 孙明源 实习生 胡漫缇 )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