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2:28:54 来源: sp20250102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以来多次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发展规律和实践要求,更好指导推进发展改革工作。
一、完整、准确、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指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颠覆性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造原有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态。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代表发展新方向、新趋势的先进生产力,伴随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引致的产业跃迁升级而形成,赋予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生产力构成要素新的内涵,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
(二)全面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发展动能、支撑载体、发展底色、发展动力、要素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既有对现有工作的延续,又提出了新的任务部署,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努力的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长期任务,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既不能“老酒装新瓶”,把所有工作都放到新质生产力这个“筐里”,也不能不顾实际条件,生搬硬套、盲目跟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力不断向更先进的质态跃升。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一)从发展阶段看,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加快转向“好不好”,客观上需要通过生产力跃升,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化、效率提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巩固提升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形成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二)从发展理念看,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也要符合新发展理念。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等差距依然较大,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交织,外部环境不利影响持续加大,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优化要素配置方式,打通要素流动瓶颈制约,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在全球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充分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促进效率变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从发展路径看,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迫切需要新的生产力引领传统发展方式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新技术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驱动下,引领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深刻变革,改变了过去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提高产出总量的发展路径,而且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性变革。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劳动者队伍发展壮大,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发展改革工作者要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加强系统谋划,狠抓工作落实,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发展改革力量。
三、立足发展改革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发展改革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深刻理解党中央战略意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发展改革职能,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将党中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政策和分析、规划和计划、投资和项目、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当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际的融合应用研究。要结合职能,深化学习和加强研究,及时掌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动态,做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分析研判。要围绕新质生产力主动谋划研究课题,汇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机构等研究力量,紧密联系地方、行业实际,加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二是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和协调配合。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和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出台一批新举措、谋划一批储备政策。强化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科技、环保、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在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时,要考虑新政策是否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抑制作用,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研究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导向。三是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接地气、见实效”的政策宣讲解读,及时跟踪各地方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总结鲜活的实践案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全社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共识。
(二)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谋划和任务分解
一是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要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二是抓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到年度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围绕发挥好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双碳”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等谋划重点阶段性任务。
(三)做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保障
一是将更多资金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的方向和领域。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社会事业薄弱领域补短板等。适当调整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向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项目倾斜。根据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功能定位,加大各类债券的组合支持力度,形成资金合力。二是引导民间资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落地实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三是强化项目谋划推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持续谋划一批当前亟需、长期受益的项目,加强用能、用地、用海、环评等保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动力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二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堵点卡点。加快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等制度,探索完善支持创业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体制机制,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通发展。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吸引汇聚高端创新要素为重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全面提升技术、人才、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全球配置能力。
(五)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支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地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研究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二是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技术路线相对清晰、增长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技术演进方向,面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变革,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和领域,设立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本文系作者3月26日在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2024春季)上的讲话,有删节
作者:郑栅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3月刊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