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伊拉克青年学者:“真正的中国,比我所能想象到的还要美”

发布时间:2024-11-26 00:56:19 来源: sp20241126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我遇到了来自伊拉克的青年学者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他说他是肩负重任而来:“许多朋友知道我要来北京后,嘱咐我一定要转达他们对‘一带一路’以及中国的心声和谢意。”这位心中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伊拉克青年认为:“每个人道主义者、每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人,都有责任推广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

艾哈迈德出生于1998年。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他刚满五岁。与往年生日氛围不同的是,纷飞的战火取代了夜空中的星光和蛋糕上的生日蜡烛,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代替了欢快的生日歌。那天晚上,艾哈迈德没唱生日歌,而是躲在妈妈怀里祈祷。父母对他的生日祝愿,也破天荒地不再是希望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而是愿他能躲避这次战争的伤害。想象一下艾哈迈德和他的朋友们在伊拉克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我就完全理解了他所说的“责任”以及“朋友们的心声”,理解了这位青年为什么说得那么认真,以及为什么对他来说这次来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像是一种“使命”。

艾哈迈德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更是为世界绘制的一条和平发展的路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国家的人民可以成为兄弟, 国与国之间可以和平共享发展的成果。发展亦能止战,人民可以过平安的日子,所有参与国和人民都能从“一带一路”中收益。“我们放心的是,这里面没有霸权,没有人想当老大。”艾哈迈德说。

作为伊拉克人,“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他对中伊、中阿关系前景更有信心。他认为,包括伊拉克在内的许多阿拉伯国家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自然资源而言,都有许多优势,这与中方在制造业和科技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艾哈迈德认为,“一带一路”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

艾哈迈德毕业于伊拉克大学法学专业,现在的他是定居在巴格达的一名律师。他虽然没学过中文,今年也是首次访问中国,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令他很早就与中国结缘。早在高中时期,他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2014年至2017年,伊拉克深受暴恐袭击危害,外来干涉也日益严重,艾哈迈德开始有了强烈的愿望,希望了解世界其他国家有哪些发展经验值得伊拉克人学习。一番探索下来,中国强烈吸引着他。“中国曾经也历经磨难。中国能在几十年内,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发展成独立自主、经济发达的强国,简直是个奇迹。作为伊拉克人,我希望我们能够学习中国经验。”艾哈迈德说。

近年来,艾哈迈德一边坚持研究中国,一边努力吸引更多伊拉克人关注中国和中伊关系。他组织了数次线上、线下研讨会,集体讨论中国、中伊友好以及中阿关系。今年,他写的《中国历史的故事》出版。书中,艾哈迈德介绍了中国发展奇迹的文化根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还探讨了“一带一路”能给伊拉克和阿拉伯国家带来的收益。他认为,无数事实已证明,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伙伴,在许多关键时刻,中国都站在了伊拉克和伊拉克人的一边。“与某些西方大国相比,有一个明显的悖论。美国等西方大国,以战争机器摧毁了伊拉克。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在重建伊拉克。疫情期间,美国袖手旁观,是中国给我们提供了医疗物资和疫苗,我和我的朋友们接种的都是中国疫苗。”艾哈迈德说。

作为年仅25岁的青年学者,艾哈迈德对中国的兴趣并不囿于学术,他更像是中国一位远方的友人,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热爱,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书和言语中:“我书里写的中国很美,我心目中的中国也很美。但来了中国以后,我发现,真正的中国,比我所能想象到的还要美。”

(责编:曹欣悦、吴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