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江到香江,海派文化尽显独特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14 17:58:15 来源: sp20241114

  上海京剧院《七侠五义》在港演出剧照。

  “上海文化周”非遗交流展活动现场。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5年前我就看了上本,这次一口气买了两场,上下本连看!”近日,香港戏迷何先生终于在香港看到了由上海京剧院带来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2019年,《七侠五义》上本曾在香港演出,大受欢迎。5年后,这部戏的上下本随着赴港举办的“上海文化周”如约而来,让许多早就盼望看到全本的香港观众一偿心愿。

  

  下足功夫

  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合办的“上海文化周”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沪港文化合作再添盛事。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举办首届“中华文化节”,并将上海设为“中华文化节”的焦点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上海与香港是国家当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两座城市互访举办文化周,展示彼此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可融汇交流,鼓励创新合作。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说,自沪港合作会议机制2003年建立以来,两座城市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尤其在人文合作领域,双方形成了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

  为筹备本次活动,沪港双方都下足功夫。“我们此次来港,光装道具机关就动用了1个半集装箱,演职员来了123人。”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说。演出汇聚诸多内地优秀戏曲演员,如麒派领军人物、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少云带领优秀青年演员鲁肃、杨扬等献演经典剧目《乌龙院》;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傅希如担纲《七侠五义》主演。

  受邀方诚意满满,邀请方同样精心准备。“上海文化周”香港主办方负责人倪淑仪介绍,为让香港巿民深度了解上海当代的文化状况、艺术发展,特意安排了多项延伸活动,有“艺人谈”、“大师班”、京剧示范演出等,邀请上海文艺界老中青三代名家与香港观众面对面。

  反响热烈

  《乌龙院》作为“上海文化周”开幕演出,受到香港戏迷追捧,戏票早早售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看到精彩处集体叫好,紧张之处则全场屏息凝神、鸦雀无声。演出3次谢幕,观众报以热情掌声。有观众说:“我是陈少云先生的老戏迷了,今天的表演令我心情激动,情节的铺排、人物的展现都有很多可以反复回味的细节,中华戏曲有魅力!”

  《七侠五义》因与香港戏迷有个特别的约定从而备受关注。2019年,上海京剧院在香港演出《七侠五义》上本,当时观众热烈的反响令主演之一傅希如印象深刻,“没想到香港观众对这部海派作品如此喜爱,很多人追着问,什么时候才能上下本连看?”此次该剧完本亮相“上海文化周”,可谓一次赴约之旅和圆梦之旅。

  不同于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布景,《七侠五义》机关布景精巧有趣,宫廷风的转心壶、光电结合的墙上题诗、直插包公案桌的飞刀让观众直呼“好犀利”。演出结束后,掌声阵阵响彻剧场,全场欢呼声不断。有香港观众说:“传统戏曲的移步换景尤为吸引我,最后一场白玉堂闯阵,他站立台中,通过布景移动来展现他的不断深入,着实巧妙。”

  上海民族乐团原创经典品牌音乐会《海上生民乐》此次也随着“上海文化周”首次赴港。该音乐会曾作为开幕演出惊艳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足迹遍及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地,受到世界各地观众赞誉。此次音乐会特邀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以民族管弦乐队创新演绎古曲和当代佳作,带给香港观众独一无二的国乐体验。

  携手同行

  苏绣、嘉定竹刻、徐行草编、药斑布印染技艺……作为“上海文化周”主打内容之一,来自上海嘉定区的多个非遗项目在香港文化中心展览场地亮相,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有机结合吸引不少人驻足。

  “大家爱听苏绣的故事,尝试着刺绣,香港朋友对非遗的好奇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非遗传承人陈碧娴说。为了让香港市民回家也能体验苏绣,她准备了不少丝线材料包在现场分享,“希望这根丝线串起我们的同胞情”。

  在香港艺术馆二楼专题厅,《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展出109组上海博物馆藏品及51组香港艺术馆珍品,涵盖新石器时期至20世纪的陶瓷、竹刻、绘画、青铜器等不同品类。进入展厅,上海博物馆藏品、金农所作的水墨纸本手卷《十香图》和香港艺术馆藏品、居廉画就的《十香图》交相辉映。展览设置的沉浸式香气体验区,让观众在呼吸间追随古人闻香养性的脚步,踏上千年寻香之旅。

  沪港携手同行,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倪淑仪看好沪港两地合作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我们有非常强的中西文化交流网络,除了引进欧美的一流演出外,我们也有信心,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杨佳露说:“文化周的时间有限,沪港文化界的交流互鉴却无限。”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