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41:14 来源: sp20241216
近期,为与军事战略思想从“专守防卫”转变为“防区外打击”相适应,日本自卫队正在西南方向,加速走出一条“侦察、攻击、机动和防护能力”全面增强的“上扬线”,频频在“第一岛链”上投棋布子,企图“扼喉卡要”。
新建电子战与侦察部队
与那国岛位于琉球群岛最西端,战略位置十分关键。早在2016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即在该岛开设驻地,成立编制约160人的“沿岸监视部队”,监视附近船舶动向。3月21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又在该岛部署了一支约40人的电子战部队,专门负责搜集分析舰机发出的电波、监听通信和干扰雷达。新部队成员抽调自陆上自卫队电子战司令部下辖的第101电子战队和第301电子战中队。
据日本媒体报道,位于冲绳那霸、知念和与那国岛驻地的3处电子战分基地,将共同构筑日本所谓的“西南电子岛弧”,并陆续换装能干扰导弹和无人机的新型设备。为加强对部队和驻地的防护,2025年,与那国岛的自卫队驻地面积将扩张约60%,同时新建射击场和弹药库,并部署装备03式中程地对空导弹(加强型)的陆基防空导弹部队。
3月21日,日本在位于本州岛东北部的岩手和西南部的出云驻地,成立第9和第13“侦察战斗营”,并举行授旗仪式。至此,日本陆上自卫队下辖的“侦察战斗营”增至6个。其中,预计投入西南方向的第13“侦察战斗营”,编制从其前身第13侦察队的约350人增至约530人,装备可由C-2运输机空运的16式机动战车。
“侦察战斗营”是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考美国陆军“游骑兵”等特种部队编制和训练经验,于2019年3月开始陆续组建的所谓精锐部队,主要承担情报搜集、破坏设施和特种作战等任务。日本试图将情报侦察与快速打击融为一体,缩短从情报至火力的杀伤链路,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快节奏战斗。其成员均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高强度、长时间隐蔽作战。
扩充两栖与岸舰打击力量
与电子战和情报侦察能力建设同步,日本还重点加强西南方向两栖作战和岸对舰打击能力,以实现由“防御之盾”向“进攻之矛”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据日本媒体报道,3月21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负责西南诸岛两栖作战的主力部队——“两栖机动旅”(日称“水陆机动团”)完成了新一轮扩编。该部队组建于2018年,被称为“日本版海军陆战队”。当天,该旅第3个作战团——“第3水陆机动团”,在陆上自卫队位于长崎县大村市的竹松驻地正式成立。扩编后,该旅规模将由约2400人增至约3000人。先期成立的2个作战团,现部署在长崎县佐世保市相浦驻地。该旅旅长北岛在落编仪式上称,这次扩编不仅仅是总体战斗力变成此前的1.5倍,更在于通过3个作战团交替轮值,大幅强化日本海上自卫队威慑力和应对能力。据悉,该部队将在2028年前装备日本自主研制的无人两栖战车,以提高“夺岛能力”。
3月21日,日本在位于冲绳县宇流麻市的胜连驻地,正式成立第7岸舰导弹团(日称“联队”)。这是日本首次在冲绳乃至琉球群岛部署岸基反舰导弹部队。此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共编有5个岸舰导弹团,但只有1个(第5团)隶属西部方面队,部署在九州岛熊本县的健军基地。新成立的第7岸舰导弹团,将下辖4个中队,分别部署在属于琉球群岛的冲绳本岛、石垣岛、宫古岛和奄美大岛上。
上述部队未来将装备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岸舰导弹,以编织一张扼控西南海域的“导弹打击网”,强化“防区外打击能力”。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冲绳本岛集中部署远程导弹,可利用其机动性增加隐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另外,岛上的机场和多重严密部署的低空导弹系统,也可为岸舰导弹系统提供防护。
打造所谓海空“避难所”
为满足和服务作战需求,日本自卫队正最大限度地调集人力物力,对西南方向的民用资源进行“深度挖潜”。
据日本媒体3月18日报道,为供战时之需,2024财年,日本政府计划将民用的那霸机场和石垣港,指定为“特定重要据点机场与港湾”,供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使用。为此,上述两地将延长跑道、完善港口码头和航道。据悉,在冲绳县,将有多达12处机场和港口被列为“特定利用”性质。这势必干扰和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已引起冲绳当地民众的警惕和强烈反对。
先岛诸岛是琉球群岛最南部的岛群,亦称“南琉球群岛”,由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组成。日本共同社3月22日报道称,为防备“外国武力攻击”,日本防卫省将优先在先岛诸岛建设“避难所”,因为该地属于“难以向岛外避难的离岛”。为此,日本政府将在这些岛屿上建设“特定临时避难设施”,如能承受导弹爆炸冲击的门、墙壁和换气设备,以及可供民众停留两周左右的地下设施。评论人士认为,这些岛屿面积狭小、几乎没有防御纵深,日本在此密集建设军事设施和部署自卫队人员,一旦爆发战事,当地民众很难避免“池鱼之灾”。(王大宁)
(责编:陈羽、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