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1:46:12 来源: sp20250101
流量的风吹过,西北小城天水跃升全网话题“C位”。靠着一把把“蔬菜花束”,一勺勺红亮辣椒油,一碗碗“香晕了”的麻辣烫,迷倒了南来北往的客。
“工作学习暂停,有急事去趟天水”“天水麻辣烫只有0次和无数次”“没开玩笑,感觉现在天水市有一亿人”……线上,网友纷纷刷屏;线下,各地游客乘高铁、搭飞机涌入天水,亲身感受舌尖上的“热辣滚烫”。
甘肃省旅游信息数据中心统计,3月1日-23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99万人次。在周末,单日省外客流一度突破7万人次。
大数据算法击中用户消费趣点,带给天水消费爆点的同时,也让天水被动参加了一场围绕“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作答的“闭卷考试”。
如何继“淄博赶烤”“尔滨宠粉”后,扛起“天天向上”的大旗?天水,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抄作业”到“做自己”,展现出不一样的“留客之道”。
烟火气让小城更“滚烫”
来到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大众路的四合院美味城,排队去吃麻辣烫的游客队伍一直延续到院外的人行道。有人打趣,“上次天水来这么多人,还是诸葛亮收服姜维的时候”。
被里三层、外三层的食客包围,海英麻辣烫老板娘哈海英被“绑”在了店里,从早上6点一直到深夜,一刻不得闲。
哈海英做了20多年的麻辣烫,小店的口味一直被本地人所喜爱,但像现在这样,一天接待七八百位外地客人还是“破天荒”。
为此,她动员了好几位亲戚来店里帮忙,表弟平平还因“表情管理失败”火爆全网。
即使忙碌,哈海英也没有放弃对品质的把控,中间特地停业去准备食材、炒制油泼辣子、熬汤底等。
她告诉记者,眼下她没有开分店的打算,雇人怕把小店的牌子砸了,目前只能尽力做到认真对待每位顾客,“送上良心麻辣烫,让大家不虚此行”。
位于四合院另一侧的伊甸园麻辣烫店里,店主虎小玉不时与食客互动,推介自家做的洋芋丸子、手擀粉,也推介天水的呱呱、然然等其他小吃。
有食客端上麻辣烫,找不到座位,虎小玉看到了,立刻从店里“窜”出来,沟通桌椅的使用。
五湖四海的互动、拍照打卡的喧嚣、网红主播的吆喝、凌晨就来排队的熙攘,这些都让东北小伙王智勇想到了前不久的“尔滨热”。
“来了天水之后,发现这里有很多和东北相似的地方。”在王智勇心里,天水有“烟火气”,当地人身上有“家乡好不容易火一次,不能留下不好印象”的淳朴劲儿。
“天水麻辣烫和我们东北的一样,量大、实惠。”王智勇说,他和朋友花了40多元,吃了满满一大盆,味道相当不错。
人情味让文旅发展有空间
在刺激食客味蕾之余,麻辣烫像一根引线,倏忽间点燃,炸开了天水文旅发展的想象空间。
有网友以“认认真真抄作业,小心翼翼接流量”来评价天水走红后的一系列服务保障工作。
一些计划来天水游玩的外地朋友还未出行,就因一波波“宠粉”操作,把对这座城市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兰州铁路局加开兰州西至西安北、兰州西至天水南等4趟动车组列车,周末对前往天水方向的1对动车组列车实施重联运行,并在近期开通“天水麻辣烫”旅游专列,奉上包含天水人文历史、特色小吃文化知识等内容的互动节目。
天水机场联合天水文旅景点推出“乘飞机 十元游伏羲庙”文旅产品;制作天水麻辣烫地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调增设“麻辣烫”公交专线、出租专车;在值机前增设“麻辣烫调料”及时托运信息提示牌,专人现场提供打包服务,避免旅客二次安检。
抵达目的地后,有身着明黄色汉服的演员以一支迎宾舞礼迎四海宾朋,还有身着铁路蓝色制服的铁路职工、穿上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主动送上服务,引导旅客去公交站乘坐“麻辣烫公交专线”、发放旅游宣传册、派送免费矿泉水等,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天水的热情。
爱心车队“保姆式”接送游客,衍生了“以普通话考试甄别真假游客”的段子。一位天水市民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市内交通压力,他响应号召不开车上班,一次在路上等公交时,有爱心车辆主动邀他搭乘,前提是他能发出“风起云涌”的正确读音。
各政府部门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组织人员连夜粉刷墙壁、竖起路牌;在天水古城举办麻辣烫“吃货节”系列活动;设立麻辣烫一条街;将桌凳餐具全都换新,无死角做好卫生保障;敞开党政机关大院的大门,免费向外地游客开放停车位、厕所等……
“都说西北粗犷,但天水有它细腻的一面。”在团秦州区委工作的年轻干部何理敏用“周到”概括家乡此次的表现。
何理敏是“周到天水”的一分子。自天水麻辣烫走红以来,要是单位上没有其他工作安排,她就会到四合院美味城旁的青年志愿服务岗值班。
“一天3班倒,每班次20多人值守,给游客提供各项服务。”何理敏介绍,志愿者既包括在校大学生、各单位的青年职工,也包括蓝天救援队这样的专业队伍。大家合作分工,以期更好维持现场秩序,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为了让工作更有条理,“新人”上岗必须参加培训,学习礼仪以及天水的文旅知识、了解热门食宿商圈等。志愿者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牌子,游客一扫,就能打开一份“吃麻辣烫游天水”的详细攻略。
近期,在天水,这样细化落实各项服务的贴心举措有很多。天水市商务局服务行业管理科科长鲁宏亮拿手机里的“天水麻辣烫保障工作群”举例说,在这个群里,每天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宣传等部门都会联动工作,汇总游客数量、统计食材储备量、公布网友反馈建议等,并在第一时间调配资源,分工整改存在问题。
客观来说,相比一线城市,天水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容纳空间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广大网友选择用鼓励肯定它的诚意——有人说,只要虚心、上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还有人说,看似火的是麻辣烫,其实火的是那份纯真和厚爱。
“流量”如何变“留量”
品味舌尖上的“麻”“辣”“烫”,感受城市服务的温暖,不少游客发现,天水吸引自己的还有它独特的城市气质。
和朋友从西安自驾到天水的王女士感受到这座小城的“慷慨”。她说,她等麻辣烫等了近10个小时,其间,没有买过一瓶水,还被“烧鸡”“苹果”等投喂到“胃很撑”。让她惊喜的是,她还在天水收到了来自陕西的“西凤酒”。
除了敞开胸怀欢迎广大游客,天水还包容着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在“吃货节”现场,当地政府不仅为天水五县两区的地方美食、旅游专线、非遗、文创布设展台,还为兄弟市州挪出空间、送去流量。
天水市秦安县的高抬、武山县的“捣蒜罐”,陇南市白马藏族传统祭祀舞蹈“池哥昼”、甘肃平凉的崆峒武术等在古城轮番上演,还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纯净民族风”,让游客和市民直呼“走不动,根本走不动”。
将直播镜头对准了沸腾着的麻辣烫汤锅,内心深处,真正让山东小伙迟光杰赞叹的是天水“快流量裹挟下流露出的慢气质”。
这是迟光杰第二次到天水。第一次,他在高铁站匆匆停留,对文创展架上的陶器、掐丝珐琅、漆艺工艺品等印象深刻。这次他抱着“说不定自己某个举动就火了”的想法来天水“蹭流量”,却因为甘肃社火、罐罐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思考良久。
“一座城市的火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一个城市的自信,只能源自其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迟光杰认为,正因为这份文化自信,天水在突然走红、受宠若惊后的操作都“很稳”,一点点加大重视,一点点开展行动,按照它的节奏来迎接这“泼天富贵”。
8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记录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这座西北小城的底气,全市42处A级旅游景区则负责带给游人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天水这颗“深藏不露的明珠”在互联网聚光灯下,再次绽放光彩。
每位天水市民都盼望着,麻辣烫带来的“流量”能够变成家乡“留量”。在新打造的天水麻辣烫一条街上,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职工王莉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直播,帮朋友的麻辣烫摊位引流。
说着说着,她的话题就变成了天水的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清水核桃、甘谷辣椒,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
“有人认为天水是大漠长烟,其实这里是塞上江南;有人说天水驼铃声声,实际上却是莺歌艳艳。”王莉说,融合南北、贯通古今,“天水的风景、特产、文化都非常值得推广,让全国人民都看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