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 盘点2023 感悟同心

发布时间:2025-01-04 18:34:48 来源: sp20250104

期待见证双拥新跨越

——2023年盘点与2024年前瞻

写在前面

2023年,是双拥工作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纪念延安双拥运动八十周年,各地双拥创新竞相涌现;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发布,以他们为代表的新老双拥模范不断走进人们视野。

2024年,将是双拥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我们将迎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在即。

盘点与前瞻,广大军民对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跨越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共建跨地域

2023年7月5日,广东省中山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有关部门与驻新疆某部联合举办的“城连共建”项目交接仪式,在新疆喀什举行。一位部队领导说:“共建项目‘科技感’很强,功能齐全,十分实用,能满足高原地区官兵多项需求。”

无独有偶。2023年8月,北京市西城区邀请“神仙湾”哨所12名官兵代表来到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官兵代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国旗庄严敬礼。从喀喇昆仑雪域边关到祖国的心脏,这场跨越千里的升旗仪式让官兵们心潮澎湃。“能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对于军人来说是一件有着特别意义的事。”一位战士说。

情系边疆,共建国防。在全国双拥办和军队群工部门统一安排部署下,“城连共建”作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一项创新实践,已有数批近百个军地单位结成共建对子,旨在促进城市和部队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盘点2023年,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实力提升,双拥工作呈现出跨地域共建的新趋势。

1月1日,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山东省济南市舜玉小学师生代表在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同一时刻,在驻黑龙江边防某部营区,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军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同升一面旗”,引发许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

这是全国双拥办组织开展的“情系边海防官兵”春节专项慰问活动中的一个场景。今年是这一专项慰问活动开展的第3年,上海、江苏、贵州等18个省(市)167个城(县)积极参与,大江南北呈现新时代“支前”新景观。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跨越千山万水,打破地域界限,跨地域共建是军民之间发自肺腑的相互牵挂和双向奔赴。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城连共建”、春节专项慰问活动只是生动缩影,新时代双拥的崭新画卷由广大军民在广袤大地携手描绘。

联动跨行业

空军驻广西某部图书馆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专区使用、电子阅读、新增资源等内容,异地可实现网上音视频交互。“看似一地,实则联通‘三地四家’。”2023年金秋时节,该部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弹出4个共建单位的在线画面,向实地探访的军地人员介绍。

走进天南地北座座军营,练兵场外,一台台“汽车图书馆”“国图流通车专线”引人注目。图书陈列按专业设立板块,基础阅读、关联阅读、延伸阅读一应俱全。置身车内,俨然进入了一个微型图书馆。“助力强军兴军,我们责无旁贷,可单靠一家无法完成这项拥军工程,电力、交通、基建等行业联动,让我们心想事成。”国家图书馆有关领导介绍。

行业拥军之所以能够联动聚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领域拥军举措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2023年11月6日,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位于江苏省灌云县的开山岛,帮守岛民兵排查用电隐患。统计显示,自从智能微电网和海水淡化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服务队已累计开展312次运维保障工作,参与完成岛上重大活动保电800余次。

2023年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发布公告,延长道路客运领域军人依法优先出行权益的有效期。

远不止这些。放眼全国,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行业拥军“领头雁”作用更加突出;交通运输领域“军人依法优先”带动行业拥军遍地开花,金融系统“拥军贷”、电力系统“拥军电”、农业系统“拥军菜篮子”、水利系统“净水拥军”等项目,持续升级,相继发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些“老双拥”结合双拥工作实际,在学习座谈中表示,展望2024年,新质生产力助力新时代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必将成为一种新气象,行业联动将更加密切频繁。

协同跨军地

2023年10月,由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等单位发起、以“科创中国”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举办。军地100余位代表共同把脉西藏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工作,合力夯实强边基础。

3年前,西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这几年,军地抓住“数字西藏”“智慧西藏”建设的宝贵机遇,将部队有关系统与公安天网、地震台网、气象、交通等实时数据模块对接,军地同步感知灾情,助力抢险救灾快速响应。“大协同,都受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波说。

不只是西藏,不仅是应急救援。伴随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广泛实践,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日益巩固发展,军地协同力度在全国各地不断加强。

在福建,军地把国防教育工作“捆”在一起抓、“联”在一起建,实现同频共振、同步发展。2023年7月中旬,福建省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活动中,来自全省67所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展开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

在山东,全省统一设立省、市、县三级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从机关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形成协同联动的拥军支前网。“部队需求延伸到哪里,拥军支前工作就拓展到哪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双拥处处长张同华说。

在黑龙江,军地开展国防动员行动示范演练,运输车、重型拖车、车辆抢修装备、救护车、应急电源车等悉数登场。“军地协同机制总体顺畅,但角色定位不明确、职权边界不清晰等问题有待逐一梳理,尽快改进。”总结复盘时,大庆市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表示。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双拥工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

盘点2023年,在双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面前,我们自豪而不自满。

前瞻2024年,面对双拥工作的考验和挑战,我们自信而又自强。

军爱民

一片粽叶承载深情

11月20日,我如今的驻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正式开通“拥军公交线路”。坐在“拥军公交”上,我感到军民之间割舍不断的鱼水深情,从我曾经“奋战”过的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省桑植县,延续到美丽的侗乡芷江。

2012年底,我作为湖南省军区机关驻桑植县扶贫工作队队员,来到位于湘西北武陵山腹地的深度贫困县桑植。经过对当地资源的研究,我们工作队建设起粽叶产业园,还协调地方在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里修筑了一条硬化路,货车可以直接开到产业园门口。村民们将我们修筑的通山路、临崖桥命名为“爱民路”和“八一桥”。硬化路修到红军村,野生粽叶变“金叶”,红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粽叶第一村”。2020年,我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2021年5月,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我手中接过接力棒。2023年,省军区机关乡村振兴帮扶村小埠头村和红军村积极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军后代讲党课”“绿色乡村行”等活动。如今,红色旅游、粽叶产业、特色种植养殖、优质山泉水开发等产业齐头并进,省军区机关在老区桑植的帮扶村找准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

前些日子我再回红军村时,村里又变了模样——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伴着水泥公路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蜿蜒。乡亲们的庭院干净整洁,腌鱼腊肉高悬梁上,小小村落呈现一片田园好风光。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仍坚守为民初心。去年,我调任芷江县人武部政委,积极推进芷江军民共建活动,为驻地乡村振兴寻找新的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动粽叶产业成为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

脱贫攻坚,一片片粽叶让村子富起来;乡村振兴,一片片粽叶让村子美起来。从参与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对国防动员系统的战友们而言,真正发挥好双拥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就应该扑下身子到一线,在寻找发展路子、解决具体困难中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把爱民举措落实到行动中。

民拥军

一次拜谒改变人生

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我陪同几位来自各地的志愿军烈士家属,一起迎接英雄回家。仪式后,我和沈阳的志愿者伙伴们亲手包了饺子,去烈士陵园告慰阔别祖国70多年的先烈们。

我与烈士们的“缘分”,起源于2010年。那年我去云南旅游,第一次走进烈士陵园拜谒,当地老人讲述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离烈士们并不遥远。他们也是一群年轻人,为了保卫祖国,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

从云南回来后,我开始留意各地的烈士陵园,常去给烈士们扫墓。仔细辨认墓碑上零散的信息,我发现很多烈士都不是本地人。

“他们的亲人知道他们在哪里长眠吗?”从那时起,我每拜谒一座烈士陵园,就把陵园信息记录在网站上,希望烈士亲属能够找到烈士的安葬地。

随着拜谒的烈士陵园越来越多,我身边聚集了许多同样关注烈士的青年人。2017年2月,一位志愿军烈士家属联系到我,他告诉我,他曾去朝鲜找寻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亲人,但很遗憾没能找到。不过他在朝鲜拍摄到几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安葬烈士的信息,希望能帮助烈士们“回家”。看到他拍摄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照片和视频后,我哭了。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我们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先辈啊!以此为契机,我在网上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

一路走来,团队从我一个人到26人,再到现在的423人,我们把牺牲在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的烈士,还有那些散葬在各地野战医院墓地的因战因公牺牲军人都纳入帮助寻亲的范围。这些年,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团队累计为1300多位烈士找到亲属,仅2023年我们就为160位烈士找到亲属。8月,我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这是对我们团队的鼓励,也是我的一个新起点。

“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既是帮助烈士家属完成心愿,也让英雄的名字和故事被更多年轻人知晓。2024年,我和团队计划组建一支“00后”宣讲团,让更多人了解烈士的故事。

(记者董强 孙嘉怿 杨凯)

(责编:李枫、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