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46:44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天津4月20日电 题:黄埔十七期吕瑞周之女:父亲考黄埔就是为了把日军赶出中国
作者 孙玲玲
“父亲吕目睹了家乡东北沦陷,同胞深受苦难,感到无比悲愤,为了保家卫国,参加过西安事变的父亲决心报考黄埔军校,并立下誓言——血性男儿纵使拼上性命也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黄埔十七期学生吕瑞周之女吕燕娜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父亲用一生践行了黄埔军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生动诠释了一名黄埔军人实践孙中山先生期许的,黄埔同学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无悔人生。
近日,黄埔军校17期学员吕瑞周女儿吕燕娜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孙玲玲 摄身为黄埔后人,吕燕娜自幼常听父亲讲述当年如何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的事情,那些真实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深深教育了她,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了一颗爱憎分明的种子。从小,她就树立起一种信念,就是中华民族一定要奋发图强,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吕燕娜退休以后,开始将父亲的回忆录手稿进行认真整理、编辑,出版了父亲在内的黄埔老兵们的抗战回忆录《风雨千秋》。她希望读者能从父亲的回忆录中看到更多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鲜活故事,从一个新的侧面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在接受采访时,吕燕娜带领我们一同翻开了父亲的黄埔岁月,一起走进那段枪林弹雨的记忆。
“1943年的某日,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是49军,105师的314团,面对着雄伟的上庭山,背倚着寺后村,和日寇的两个大队展开了激战。”吕燕娜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带兵打仗的往事。
吕燕娜说,她父亲在吴家岭的一个高地目睹,日寇两个大队的步兵在其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气焰非常嚣张,步步紧逼上亭山,见此战况,果断命令迫击炮猛轰敌人。可父亲因指挥位置暴露,遭到敌人的射击。敌人的一发平射炮打来,炮弹着点距父亲的指挥位置只有五、六米,按炮弹威力半径二十五米算,父亲应该被炸身亡。但是炮弹爆炸于山头,把父亲连人带土崩至山下。父亲毫不畏惧,再次爬到山上继续指挥。
“我父亲说,他当时什么都没有想,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想着报仇雪恨,多杀鬼子。”吕燕娜说,在第三天,父亲所在的部队攻占了上亭山前麓。后据情报讲,这次被我军炸死的是日本鬼子联队长以上的一名指挥官,同时毙命的还有一些级别不低的日本军官。此次突袭干脆漂亮,重创日寇,轰毙敌酋,大快人心。
晚年的时候,吕瑞周开始整理回忆那些陈年往事,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逝去的岁月,总会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他耳畔仿佛有传来隆隆的炮声和战马的阵阵嘶鸣,那些故去的亲人、战友、朋友们的音容笑貌清洗地浮现在眼前……吕燕娜回忆,每当这时,古稀之年的父亲总是禁不住老泪纵横。
“晚年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多种慢性病,并且有腿伤,住在疗养院里,但是他还是和海峡对岸的黄埔同学经常联系。让父亲无比惊喜的是两位黄埔同学从台湾来到天津,到疗养院看我的父亲。在疗养院,三位同学见面时抱头痛哭。”吕燕娜说,当年都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人,现在都已是皓首老翁,分别了半个世纪的团聚,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不动容。
“我想他们都在感慨,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骨肉同胞,早日团圆。我父亲总说,我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的日子,一定能够早日到来,而我,多么想亲眼看到那一天啊。”吕燕娜流着眼泪说,父亲热爱中华的心从来没有变过。
1995年吕瑞周因病去世,2000年,他的子女们将他的骨灰与发妻倪淑兰的骨灰一起安葬在冀北的一个公墓里。在他们的墓志铭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长眠在这里的是一位英勇的抗日军人和他贤德的妻子,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投身抗战,奋勇杀敌,用鲜血铸就黄埔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诚实劳动,挥汗如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父亲一生活得有尊严,他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终生受用。百年黄埔历久弥新,作为黄埔后人,我愿为传承黄埔精神尽心竭力。”吕燕娜说道。(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