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4:53:17 来源: sp20250108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25年要初步建立中国的“以竹代塑”产业体系。这为推动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机遇。
近年来,世界各国正积极寻求替代塑料制品的最佳解决方案。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约4亿吨以石油为主要原料难以降解的塑料废物,其中只有不到10%被再生利用。而作为绿色替代品的竹材具有独特优势。据测算,若全球每年使用1亿吨竹子替代聚氯乙烯产品,预计将减少约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竹产业不断壮大,竹材加工利用水平稳居世界首位,产品品质、种类、功效和应用场景日趋丰富。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竹林面积超过750万公顷,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竹产品贸易总额占世界的60%以上。
随着“禁塑限塑”趋势和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需要看到,当前我国“以竹代塑”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诸如竹材有效采伐率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规模偏小、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等。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
首先,加强资源抚育管护,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新动力。根据材用林、纸浆林、笋用林、景观林等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分区布局,加大对新增竹林的抚育管护和有效开发力度,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和固碳释氧等生态功效,充分激发优质竹林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结合“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加大日用家居、餐饮文旅、工业生产、建筑建材等领域替代推广,加快完善竹产业交易和投融资平台、流通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并结合各地特色,探索休闲康养等文旅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中国竹产业协会纽带作用,携手国际竹藤组织,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竹产业发展合作,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合作投资开发竹产业。通过建立合作研究和试验机构,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扩大新品种研发培育规模,调整人工竹林种植品种,不断丰富和提升当地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及时跟踪测试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最后,嵌合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依托深厚的“竹文明”文化底蕴,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传统生态思想理念嵌入其中,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其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向世界积极宣传推广“竹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借助中国竹产业协会和国际竹藤组织等平台,通过举办“以竹代塑”相关节会、经贸交流、展区示范等方式,打造“中国竹文化”品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 宾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