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01:32:43 来源: sp20241222
【光明时评】
作者:郭亮(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实现科技强国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身处科技强国建设的潮头浪尖,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着眼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开展学术创新研究,让科技成果转化赢在科学研究的“起跑线”。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量一直高居世界榜首,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5年稳步提高。作为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33.2万元/件,比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829.6万元/件)高24.5%。其中,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关键技术或核心零部件攻关问题的比例最高,达56.1%,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也启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胸怀“国之大者”、关注国计民生,自觉在科技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着眼科技前沿,研究关注学科交叉的新问题。学科的分类,是为了知识的更快传递、更多利用和更好创新。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善于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前沿引领技术的产生、现代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展都要在不同学科知识、方法彼此交叉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推进。中国自古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古训。交流与合作是知识创新的金钥匙。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大胆突破学科壁垒,主动关注学科边缘,积极参与学科交叉,在新方向新领域新赛道新战场,提出新问题,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就。
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学术研究的真问题。真问题的“真”,一般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实,即问题与客观情况相符合,有真实存在的意思;二是指真正,即问题与社会需要相吻合,有价值贡献的意味。在科学研究中,判断研究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要看这个研究问题的客观真实性,即要辩证地审视这个问题是否真实存在;二要看这个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即从国家繁荣富强、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审视研究的价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真精神,坚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身体力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拓展科技新发展的学术生涯中研究真问题、推出真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先进科技的力量。未来,更要在独创独有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始终发扬敢为人先、不畏挫折的精神,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以敢于挑战、敢于超越、大胆质疑的勇气,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持,瞄准世界一流,引领科技发展潮流。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6日 03版)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