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5:34:54 来源: sp20241226
【社评】从“多个岗位争一名毕业生”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期待在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和职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让养老专业人才看到更通畅、更明晰的职业前景,助力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近百名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被“抢聘”,多个岗位争1名毕业生——据9月9日《工人日报》报道,今夏,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迎来了首批毕业生。在山东女子学院举行的一场就业双选会上,35家养老机构及企业为该校64名养老服务管理本科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养老管家、社工专员等400余个工作岗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专场就业实习招聘会中,岗位数量也远多于毕业生数量。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如此抢手,让不少人对养老行业刮目相看。这一现象背后的现实根源值得分析。一方面,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催生出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9亿人,占总人口的21.1%,而失能失智老人有4500万人,这部分人群有着更加特殊的照护需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养老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亟待吸纳大量除能提供照看、护理等基础服务外,还具备机构管理和运营能力,甚至可以和老年人分享新知识、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高端人才,而这正是包括上述两所院校在内的二十多所本科院校开设养老专业的现实背景。
养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规范化是关键。这方面,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设置了养老服务专业外,很多中职、高职院校已深耕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多年,近年来一些职业本科院校也将养老服务专业纳入其中。就在前几天,我国民政教育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民政职业大学在京揭牌成立,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是其开设的25个专业之一。
养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还离不开产教深度融合,以及从校园学习到岗位工作的无缝衔接。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相关院校科学设置课程,优化培养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也需要相关企业和机构进一步敞开大门,探索和拓展更多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空间。
建设好养老行业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收入待遇、职业声望等,让从业者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相关技能人才是否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是否有权威的职业资格考试或职称评审,有关评价结果如何与薪酬待遇挂钩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的积极性,是当下养老行业人才培养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相关方面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做出更有诚意的回应。近来,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已发文明确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鼓励在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立专门赛项;一些地方和企业也着手探索养老专业人才技术职称评审机制,在审批落户、人才奖励等方面对优秀的养老专业人才给予政策倾斜。未来,期待在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和职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让养老专业人才看到更通畅、更明晰的职业前景,助力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前段时间,由天津一家养老院里几位爷爷奶奶出镜拍摄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一群平均年龄超75岁的老人,用豁达、幽默的金句治愈了无数网友,而背后的策划、组织者,恰是对养老服务事业有热情、有激情的年轻人。鼓励、支持更多有活力、高素质的年轻人,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生机,是养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期待类似的探索能再多一些,让“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在更多地方温情上演,以更专业、更持久的力量托举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本报评论员 韩韫超
工人日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