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大舞台闪耀“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10 22:26:27 来源: sp20250110

  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奖章。

  颁奖仪式现场。   活动主办方供图

  近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联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20名女科学家和5个团队分别荣获个人奖和团队奖,10名科学家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青年女科学家奖记录下时代舞台上绽放的巾帼风采,闪耀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创新的“她”力量。

  

  勇闯前沿“无人区”

  主办方表示,此次评奖的提名候选人和团队数量再创新高,总计近1300人(个),比上一届增加超过30%。获奖者地域分布广泛,学科领域基本保持平衡。获奖科学家和团队在各类基础科学领域勇攀高峰的同时,也在众多重点赛道攻坚克难。

  有的获奖科学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兰州大学教授陈思宇围绕沙尘气溶胶与天气气候复杂反馈问题,拓展起沙机制的相关理论,构建了起沙种类完备的沙尘模块,揭示了自然和人为源沙尘在东亚气候系统多圈层、多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国防项目和地方生态环境恢复。

  有的获奖科学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婷如长期从事皮肤再生调控与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白癜风对称发病元凶,开发出新型在体内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为我国皮肤遗传性和自身免疫病病理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此外,许多获奖科学家还面向经济主战场,在大数据、新能源等科研蓝海乘风破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等领域勇闯“无人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婵颖长期从事智能控制研究,在反馈机制的能力极限理论中引入原创性工具,彻底解决了几类基本的离散时间非线性参数不确定系统的反馈能力临界刻画问题,建立起一系列临界值与极限刻画理论,并在近年来致力于智能自主控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204位女性科研工作者荣获个人奖。其中,已有13位跻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历届获奖者中,已有7位摘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奖项支持下与全球顶尖学者交流。

  “科研工作要顶天立地”

  “我经常跟团队成员讲,科研工作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探索未知边界,‘立地’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落地。科学问题从实践中来,解决问题又要回归到实践中去。”本届获奖者、成都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研究员范宣梅说。

  此前,范宣梅从事四川盆地红层滑坡的灾害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看到灾后的满目疮痍,范宣梅决定放弃此前的研究方向,转而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一干就是15年。

  强震地质灾害机制认识不清、预测不准是国际难题。十几年间,范宣梅跑遍了汶川震区,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发现并建立了800多处地震诱发滑坡—堰塞湖灾害链数据库。博士毕业并成为导师后,她又带着学生去野外考察,翻山越岭搜集数据。

  随着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范宣梅带领团队将积累多年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结合,建立了预测模型,准确率较国际已有模型提高了20%以上,为震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提供了重要支撑。

  极端苛刻环境油气田腐蚀防护团队获得本届团队奖。回想起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工作的场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专家高秋英说:“那里的蚊子特别‘热情’,它们不给你‘唱小曲儿’,而是直接‘上嘴’,每次去都顶着一身的包回来。”

  为了治理有隐患的输油管道,“出现场”对于高秋英团队而言早已习以为常。团队成员在戈壁滩上翻越沙丘、调查管道情况;挖掘地层的特质,了解上亿年前的海洋如何塑造今天的世界;撬开上万公里管线,让管道“开口说话”……

  新疆大部分油田都在戈壁滩上,环境艰苦“从头到尾”,坐车去偏远一点的油井,一坐就得几个小时。夏天太阳直晒,暑热难耐,风沙更是戈壁滩上的常客,团队工作人员全副武装,脸上只剩鼻孔露在外面。有一次,高秋英忘了带飞巾,回到宿舍洗澡,头发上冲下来的沙子在浴室地上铺了一层。

  炎热荒凉的大漠是科研沃土,也是攻坚克难的战场。团队聚焦中国西部极端苛刻腐蚀环境下,油气管道设备长周期安全服务的需求,先后攻克点蚀初始位置的“随机性”、氧腐蚀防护等一系列业界难题,降低因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数亿元,为超深、高含硫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不可或缺的“半边天”

  目前,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约45.8%,她们在空前广阔的科研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不可或缺的“半边天”。

  2014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首次开设并表彰“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处在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阶段,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2022年,该计划的评选人数由5位增至10位。本届获奖人年轻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全部由90后组成,其中不乏95后人才。

  除了代际接力,奖项也关注到女性科研人才愈发凸显的领导力。2019年,奖项新增5个团队奖项,表彰由女性担任负责人且主要成员含女性的科研团队,彰显了复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领导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院十七所飞行器智能控制团队负责人成艳娟带领的飞行器控制团队从零开始,以多个“首次”填补了智能控制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航天科研领域的耀眼明珠。“创造性研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每次试验都充满变数,但我们勇做新一代装备控制系统的探路者,不仅能干烧脑的技术攻关,还能把绣花般的细致活干得漂亮。”成艳娟说。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表示,新时代以来,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豪情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取得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以此次获奖者为代表的广大青年女科技工作者,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基础研究到工程一线,从企业院所到高校医院,处处闪烁着她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处处展现着新时代新女性的亮丽风采和先锋力量。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