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国盛关兴”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发布时间:2024-11-14 17:24:00 来源: sp20241114

  汉代“关”字瓦当。

  1878年由海关设计、印刷、发行的大龙邮票。

  “九龙关公署”铜牌。

  孔原签发的“海关总署通告第壹号”。   本文图片来源:中国海关博物馆

  水布浪沟支关(红其拉甫海关前身)初建时的场景复原。

  中国古代海关有哪些职能?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关口岸在哪里?现代海关缉私艇长啥样?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的中国海关博物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中国海关博物馆是中国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2002年开始筹建,2014年3月正式开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馆内现有藏品3.2万余件,包括文献典籍、通关凭证、税银税票、查验工具、关服标识、外事礼品、查私成果等,涵盖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海关的代表性文物。

  回溯千年沧桑

  “中国海关博物馆具有海关文物收藏保护、海关文化展示交流、海关历史研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海关职业素质教育等功能,是中国海关的‘金色名片’和‘第二会客厅’。”中国海关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尹鹏飞介绍,馆内常设展览包括基本陈列“漫漫雄关道——中国海关发展之路”和“春天的故事——‘海关902’缉私艇专题展览”。基本陈列分为千秋古关、近代海关、新中国海关三部分,围绕“国盛关兴、国弱关衰”主题,展示海关的发展变迁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反映海关与国家的历史脉动,该展览荣获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西周时期,中国的关、塞主要用于军事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关市之征”“关市之赋”,关津具有监管、查私、征税等职能。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均在陆路、水路交通要道设置关津等专门机构,管理跨区域商贸或边境贸易、对外贸易。

  展柜里的“关”字瓦当,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汉代函谷关门楼所用。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旧关城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得名。中国史籍中第一个留下姓名的关令尹喜即任职于此。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函谷关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汉武帝时期,将函谷关东移至今河南省新安县境内,关中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

  唐代始设集海关、外贸和外事职能于一体的市舶使。宋元明三代沿用市舶制度,在东南沿海港口设市舶司。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颁布的《整治市舶司条律》,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市舶管理法则,共有22条,对市舶司的职责范围、舶商出海手续、检查办法、抽分抽税比例、禁止出口货物种类、外船与外商来元的处置办法等做了详细规定。

  明清时期,运河、长江水运商道多设关征税,称为“钞关”或“户关”。“这件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碗产自江西景德镇,外壁描绘了悬挂‘九江关’幡旗的两层官衙建筑场景。”讲解员介绍,九江钞关始设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瓷器进京的转运枢纽,并监管外销瓷出口事务。

  清康熙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海关”正式成为中国进出境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鸦片战争后,由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税务司的“洋关”“新关”(后统称“海关”)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原设监管国内和近海船舶的机构改称“老关”“旧关”(后统称“常关”)。“九龙关公署”铜牌、“潮海关”石碑、1888年李鸿章手书“津海新关”匾……一件件文物见证了近代海关风云变迁。

  近代海关业务庞杂,除了征税、监管、缉私、统计之外,还兼办或代办海务港务、新式邮政、商标注册、经理内外债赔款、管理同文馆、组织参加世博会等。

  “这是1878年由海关设计、印刷、发行的大龙邮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讲解员告诉记者,大龙邮票一套3枚,面值以银两计,分别是绿色1分银、红色3分银和黄色5分银,用于不同种类、目的地的邮件寄送。透过展柜上的放大镜可以看到,票面图案为五爪龙配云崖海水纹,是清代皇家服饰器物中常见的纹饰。

  1894年《中国灯塔图》为海关总税务司署巡工司绘制,是中国大陆仅存的孤本,记录了19世纪末中国海域灯塔的分布情况。

  收回“国门钥匙”

  新中国成立后,海关主权回到中国人民手中。“这是新中国海关总署首任署长孔原的任命书,由孔原后人捐赠给中国海关博物馆,堪称‘镇馆之宝’。”讲解员说。

  孔原,原名陈铁铮,江西萍江人,1906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时任抚顺市委书记兼卫戍司令部政委的孔原接到中共中央指令,由他负责筹备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任命书,任命孔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首任署长。在这张任命书旁,展示着孔原于同年10月26日签发的“海关总署通告第壹号”,宣告海关总署正式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海关及其业务。新中国海关的诞生,标志着“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

  1951年海关总署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自主的进出口税则,自此,海关税收成为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屏障、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同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海关法,明确规定了海关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及工作原则等。施行36年后,这部《暂行海关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当年7月1日起施行。

  寒风呼啸,雪花飞舞,帐篷里煤油灯闪烁着微弱的灯光,帐篷外炭火上架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高压锅,海关关员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展厅里再现了水布浪沟支关(红其拉甫海关前身)1977年初建时的场景。红其拉甫海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所在口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海关口岸,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进出境通道。

  “这辆拉水车是20世纪80年代红其拉甫海关关员使用过的。”讲解员介绍,红其拉甫地处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建关初期没有自来水,海关关员在冬天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拉着车去凿冰取水。

  几十年来,一代代红其拉甫海关关员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坚守在雪域边疆国门一线。2005年,国务院授予红其拉甫海关“艰苦奋斗模范海关”荣誉称号。

  传播海关文化

  走近“时光之镜”海关查验场景,感受海关监管的现代化进程;在一个个橙色方块组成的互动展墙前,了解不同类型的海关罚没财物如何处置;通过电子互动设备,体验H986集装箱检查系统的先进……中国海关博物馆通过图文、实物、场景复原、艺术装置、多媒体、互动展项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查缉走私是海关的基本职能之一。“新中国海关”单元展示了海关查获的各种走私物品,如孔子鸟化石、东北虎虎皮、汉代铜镜、齐白石《山水图》折扇、象牙工艺品等,令人深感打击走私的重要性。

  “这艘船好威风啊!”在“海关902”缉私艇专题展厅,观众争先恐后地登上船头,拍照留念。

  “海关902”艇是中国海关博物馆体量最大的国家一级文物。该艇长58.5米、宽7.8米,总排水量400吨,最大航速29.5节,1989年开始在广东珠海拱北海关服役,2009年退役。服役20年间,“海关902”艇共航行28万海里,为打击海上走私立下赫赫战功。

  近年来,中国海关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集全国海关之力,精心策划原创展览,推出“风卷红旗关权归——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海关百物特展”、“长缨当关——中国海关与抗美援朝战争”专题展览、“以关之智 助国之强——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专题展览等代表性展览。2023年12月,中国海关博物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国门生物安全之保护生物多样性篇”展览。该展览内容基于中国海关博物馆2022年推出的同名线上展览,补充了来自地方海关的近300件(套)展品,在防城港市博物馆开展后,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海关行业特色、馆藏重要文物等,中国海关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彩的社教活动、文化讲座。今年举办的“通关小达人”进出境旅检体验活动、“我在关博修文物”、“守望远古的记忆”科普知识小课堂、“缤纷仲夏 海关与非遗同行”系列非遗体验活动等广受欢迎。此外,中国海关博物馆还积极送展送课,让国门安全教育专家课、“一瓦承风雨”“海关是什么”等特色课程走进学校、社区及基层海关单位。

  尹鹏飞表示,中国海关博物馆将在策划展览、组织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打造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特色展览,基于展览推出相关社教活动,加强交流合作,与其他博物馆联合办展。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数字展览资源、在线课程等,普及海关知识,讲好海关故事,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