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3:08:49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柳州9月9日电 题:广西高校教师产教融合 培养创新技能人才
作者 林馨
“很多人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工作,其实人人都可以创新。”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富春9月9日表示。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发明适用于一线企业生产的专利。如今,该学院拥有学生专利近200个。
图为王富春带领团队在做技术研讨。受访者提供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王富春就职于广西一家国企,负责轮式挖掘机开发工作。初入职场的王富春在一线工作,深切体会到工人的辛苦。“当时,在工厂一线很多工人工作量繁重,要搬运大量物件,我希望通过创新研发自动化,从而减轻工人负担。”
随后,王富春选择继续回校深造。研究生毕业后,他到柳州从事教师行业。“我想让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王富春坦言。
成为老师后,王富春常常走进企业里,以生产一线的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他跟团队老师组队跑企业做技改项目,柳州车企、钢企等企业已经遍布他的身影。“了解职业教育的应用场景,通过创新不断解决一线解决问题,让我有更多真实的成就感。”王富春表示。
2015年,智能制造技术蓬勃发展,工业重镇柳州市的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也是这一年,该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为新专业开始招生,王富春接过专业创新发展的重担。
他瞄准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在产业升级进程中的技术需求,就数控机床改造、工业机器人集成、智能装备研制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工作。
2017年,王富春带领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时,发现汽车的钣金件都是人工检查,不仅效率低,也容易出错。看到这种情况,王富春团队花费三四个月,创新研发出“汽车钣金件视觉检测系统”,并投入企业使用。经过几年的验证,检测装备在降低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的同时,检测环节的效率提升了500%,解决长期困扰企业钣金件生产中质检难把控的问题。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并不遥远。”王富春表示。柳州螺蛳粉成为“网红”食品后,王富春团队又将创新的目光瞄准螺蛳粉生产线。经过钻研和屡败屡战的试验,王富春团队研发智能煮粉机器人和螺蛳粉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为企业提质增效。
“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也希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创新。”王富春表示。该校学生关意帆在学校工程实践中心跟岗实习中,发现现有焊接体系存在的不足。受到学校创新氛围的影响,他产生研发一体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解决方案的想法。
在王富春带领下,关意帆采用自主研发的最优化焊接程序算法,设计焊接机器人工装夹具,打通智能焊接的最后一公里。该设计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维度的企业需求。此项目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荣获金奖。
近年来,王富春主导的一系列创新措施,使得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入选为国家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智能装备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
王富春先后荣获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广西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他表示:“希望把创新教育坚持下去,引导更多学生发散思维,小创新也可以有大作为。”(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