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6:02:45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北京7月5日电(邵萌)7月3日,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因病死亡相关情况的通告。
通告称,6月5日,湟中区第一中学八年级(5)班一名学生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6月26日,该生同班的另一名学生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医院反馈其脑膜炎奈瑟菌血培养阳性。
通告中还介绍了两个病例的关联情况,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为“流脑”)潜伏期为1至7天,两个病例间隔跨度为20天。
关于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因病死亡相关情况的通告。图片来源:“湟中融媒”微信公众号病死率高,危险性大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人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该病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据“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在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情况下,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的病死率仍可达9%~12%,脑膜炎球菌菌血症的病死率则高达40%以上。幸存者中20%以上患者伴有永久后遗症,如听力丧失、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丧失等。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易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公众预防指南》(以下简称“《预防指南》”)显示,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在 11~12 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 2~5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易感人群方面,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流脑,特别是居住、生活、学习环境拥挤的人群。近年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科普文章中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流脑病例报告,该病以<15岁的儿童青少年发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0%以上;<5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通过呼吸道传播
据中疾控官网介绍,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病菌对抗生素敏感,一般开始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另外,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脑作为乙类传染病报告与管理。
诊断方面,中疾控提醒,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至4月为流行高峰),一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且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者,为疑似病例。
接种流脑疫苗可有效预防
如何预防流脑?《预防指南》中介绍,流脑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流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脑症状。
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适时接种流脑疫苗,接种后90%以上的人都会得到保护。除常规接种疫苗外,出现病例后,病例的接触者及其周围人群应接种相应血清群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接种疫苗有好的保护作用,但从接种疫苗到身体能产生预防流脑的效果,需要10至14天时间。因此对于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来说,最好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等。个人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护,也可以有效预防流脑。(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