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放置“微镜头”下观察的首都,如何破题“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15 14:00:10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杜燕 陈杭)中共北京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8月30日在北京召开。有受访专家认为,本次全会对北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特别是如何通过改革“关键一招”推动首都深化改革新实践,在被外界放置“微镜头”下观察的北京,要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实景图,着实令人期待。

  破题系统性改革,体现首善之区责任担当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超万亿元。”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看来,北京近年来不断增强改革动力,为经济增长增添动能,高质量发展持续取得新突破。

  记者梳理发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本次全会,更多聚焦关于“体制机制”的健全与优化。如,要健全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体制机制;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叶堂林告诉 中新社 记者,北京此次提出各项改革任务,强调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构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体现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高标准和责任担当。

  若从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维度观察,叶堂林认为,一方面,制度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营造高质量的制度环境能对经济发展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又抢占发展先机,进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看来,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有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

  “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刘春生说。

  持有同样观点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者刘烨认为,北京继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以科技引领创新,特别是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出在政策制定与执行所考量的“民生温度”。

  “改革”与“开放”,瞄准提升全球竞争力

  改革,就要坚决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营造宽容的改革氛围。时政观察家们注意到,连续7年,北京实施了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叶堂林称,作为世行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北京近年来一系列利企惠民的改革举措成效显著。下一步,北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辐射带动天津、河北打造高效协同的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近年来,北京通过实施一系列开放政策和创新举措,不断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对于北京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刘烨看来,北京要通过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要通过扩大自主开放,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知名度。

  刘春生认为,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意味着北京更加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对于提升北京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若以更宏大的视角去观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北京,提升自己,亦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

  绘就“实景图”,啃下“硬骨头”

  本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北京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率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北京有明确战略定位和目标,有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执行力,这些将是北京推动和实现各项改革目标的底气。”刘春生说。

  改革目标能否达成,真正落地是关键。

  在专家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许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加强各方面统筹协调,各项改革同向发力,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通过制定清晰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如何一个个啃下‘硬骨头’,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或将为中国的其他省区市提供参考样本。”叶堂林说。(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