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代表支招千年古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24-12-23 23:45:09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太原1月25日电 (杨佩佩 杨杰英)如何推动千年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焕发新活力?25日,正在进行的山西两会上,山西省人大代表、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表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助力千年古城“活”起来。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蔺涛一直致力于提升绛州澄泥砚的影响力,推动绛州澄泥砚更好地融入市场,以此让民众通过澄泥砚了解绛州古城,推动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

山西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蔺涛。受访者供图

  新绛,古称绛州。春秋时期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之一。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近年来,蔺涛在众多国内外展会上,向民众展示澄泥砚制作技艺,并通过一方方带有地方标志性建筑的砚台,介绍绛州古城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以砚为媒,将绛州古城推广到更多地方。”

  蔺涛所负责的绛州澄泥砚文化产业园,已成为融文化交流、非遗展演、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构建“文化+旅游”的非遗体验平台,实现由观光游到文化深度游的转变,为绛州古城吸引不少游客。

  蔺涛介绍,新绛非遗项目众多且各富特色,有气势恢宏、名扬天下的绛州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有号称“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有“南湖北绛”之称的“绛州毛笔”,云雕漆器、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皮影、宫灯、烫烙画、拨金漆画等民间工艺应有尽有。

  截至目前,新绛共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30项、县级项目32项。全县拥有各类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4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2名、市级61名、县级69名。

  “推动绛州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非遗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蔺涛说,推进非遗研学、打造研学基地,对古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官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倾斜。

  绛州古城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该县范围内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绛州大堂、绛州钟楼、绛州鼓楼、绛州乐楼、龙兴寺、绛州文庙、绛守居园池等,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

  蔺涛建议,绛州古城内的3个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以古民居为主的县级文物单位12处、历史建筑42处,因为产权私有,国投资金无法进入,需要政府主持第三方对其进行产权置换。同时,绛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着“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希望上级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更多指导。(完)

【编辑:李岩】